烟草棉铃虫的形态特征,烟草棉铃虫该如何防治?

2018-7-4 1988.TV病虫害防治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鳞翅目,夜蛾科,广泛分布在中国及世界各地,中国棉区和蔬菜种植区均有发生。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受害较重。近年来,新疆棉区也时有发生。寄主植物有30多科200余种。棉铃虫是棉花蕾铃期重要钻蛀性害虫,主要蛀食蕾、花、铃,也取食嫩叶。

未标题-3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20mm,翅展27~38mm。雌蛾赤褐色,雄蛾灰绿色。前翅翅尖突伸

,外缘较直,斑纹模糊不清,中横线由肾形斑下斜至翅后缘,外横线末端达肾形斑正下方,亚缘线锯齿较均匀。后翅灰白色,脉纹褐色明显,沿外缘有黑褐色宽带,宽带中部2个灰白斑不靠外缘。前足胫节外侧有1个端刺。雄性生殖器的阳茎细长,末端内膜上有1个很小的倒刺(烟夜蛾无)。

卵: 近半球形,底部较平,高0.51~0.55mm,直径0.44~0.48mm,顶部微隆起。初产时乳白色或淡绿色,逐渐变为黄色,孵化前紫褐色。卵表面可见纵横纹,其中伸达卵孔的纵棱有11~13条,纵棱有2岔和3岔到达底部,通常26~29条。

幼虫:老熟幼虫长约40~50mm,初孵幼虫青灰色,以后体色多变,分4个类型:1)体色淡红,背线,亚背线褐色,气门线白色,毛突黑色。2)体色黄白,背线,亚背线淡绿,气门线白色,毛突与体色相同。3)体色淡绿,背线,亚背线不明显,气门线白色,毛突与体色相同。4)体色深绿,背线,亚背线不太明显,气门淡黄色。头部黄色,有褐色网状斑纹。虫体各体节有毛片12个,前胸侧毛组的L1毛和L2毛的连线通过气门,或至少与气门下缘相切(区别于烟夜蛾)。体表密生长而尖的小刺。

蛹:长13~23.8mm,宽4.2~6.5mm,纺锤形,赤褐至黑褐色,腹末有一对臀刺,刺的基部分开。气门较大,围孔片呈筒状突起较高,腹部第5~7节的背面和腹面的前缘有7~8排较稀疏的半圆形刻点(烟青虫气孔小,刺的基部合拢,围孔片不高,第5~7节点刻细密,有半圆,也有圆形的)。入土5~15cm化蛹,外被土茧。

生活史及习性

棉铃虫在我国各棉区的年发生代数和主要为害世代各不相同。在辽河流域棉区和新疆大部分棉区年发生3代,以第2代为害为主;在黄河流域棉区和部分长江流域棉区年发生4代,以第2代重,3代次之;在长江流域大部分棉区每年发生5代,以第3、4代重;在北纬25°以南地区每年可发生6~7代,以第3、4、5代为害严重。各地一般均以蛹在土中越冬。

棉铃虫全年的发生过程因地而异。西北内陆棉区5月下旬越冬虫进入羽化盛期,在玉米、谷子、西葫芦、豌豆等作物上产卵。第1代卵、幼虫和成虫发生盛期分别在6月初、6月上中旬和7月上旬,第2代卵、幼虫和成虫的盛发期分别在7月中旬、下旬和8月下旬,第3代卵和幼虫的盛发期分别在8月下旬至9月初、9月中旬。黄河流域棉区4月下旬至5月中旬,当气温升至15℃以上时,越冬代成虫羽化,第1代幼虫主要为害小麦、豌豆、苜蓿、春玉米、番茄等作物,6月上、中旬入土化蛹,6月中、下旬第1代成虫盛发,大量迁入棉田产卵;第2代幼虫发生较重,6月底至7月中下旬为第2代幼虫化蛹盛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第2代成虫盛发期,主要集中于棉花上产卵;第3代幼虫为害盛期在8月上中旬,成虫盛发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大部分成虫仍在棉花上产卵;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第4代幼虫老熟,在5~15cm深的土中筑土室化蛹越冬,长江流域棉区4月底至5月上旬越冬代成虫羽化,在早春寄主上产卵;第1代成虫6月份盛发,迁入棉田产卵;第2代成虫盛发期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常出现2~3次发蛾高峰;第3代成虫盛发期在8月中下旬,发生期长,峰次多;第4代幼虫在旺长迟发的棉田发生较重;发生5代的棉区第4代成虫盛发期在9、10月份,多数成虫在秋玉米、向日葵、晚秋蔬菜等寄主上产卵。

成虫:昼伏夜出,晚上活动、觅食和交尾、产卵。成虫有取食补充营养的习性,羽化后吸食花蜜或蚜虫分泌的蜜露。雌成虫有多次交配习性,羽化当晚即可交尾,2~3d后开始产卵,产卵历期6~8d。产卵多在黄昏和夜间进行,喜欢产卵于嫩尖、嫩叶等幼嫩部分。卵散产,第1代卵集中产于棉花和顶部的3片嫩叶上,第2代卵分散产于蕾、花、铃上。单雌产卵量1000粒左右,多达3000多粒。成虫飞翔力强,对黑光灯,尤其是波长333nm的短光波趋性较强,对萎蔫的杨、柳、风杨、刺槐等枝把散发的气味有趋性。

幼虫:一般6龄。初孵幼虫先吃卵壳,后爬行到心叶或叶片背面栖息,第2d集中在生长点或果枝嫩尖处取食嫩叶,但为害状不明显。2龄幼虫除食害嫩叶外,开始取食幼蕾。3龄以上的幼虫具有自相残杀的习性。5~6龄幼虫进入暴食期,每头幼虫一生可取食蕾、花、铃10个左右,多者达18个。幼虫有转株为害习性,转移时间多在9时和17时。

老熟幼虫在入土化蛹前数小时停止取食,多从棉株上滚落地面。在原落地处1m范围内寻找较为疏松干燥的土壤钻入化蛹,因此,在棉田畦梁处入土化蛹多。

各虫态历期:卵3~6d,幼虫12~23d,蛹10~14d,成虫寿命7~12d。

危害特点

棉铃虫为害棉花时,主要以幼虫蛀食棉花的蕾、花、铃。蕾被蛀食后苞叶张开发

黄,2~3d后脱落;花的柱头和花药被害后,不能授粉结铃;青铃被蛀成空洞后,常诱发病菌侵染,造成烂铃。幼虫也食害棉花嫩尖和嫩叶,形成孔洞和缺刻,造成无头棉,影响棉花的正常发育。

分布范围

分布于北纬50°至南纬50°的亚洲、大洋洲、非洲及欧洲各地。我国各棉区普遍发生,其中黄河流域棉区、辽河流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为常发区,长江流域棉区为间歇性发生区。

综合防治

防治策略

棉铃虫的防治要强化农业防治,从农业生产的整体出发合理布局作物,推广抗虫品种,改进栽培技术,压低棉铃虫发生基数。采用生物防治、诱杀成虫等无公害防治措施,控制各代虫口密度。针对主要为害世代,选用高效、低毒农药,以卵期和初龄幼虫阶段为防治重点,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农业防治

(1)种植抗虫品种,如转Bt基因抗虫棉。

(2)合理布局作物。棉花与小麦、油菜、玉米等合理间作套种或插花种植,可以丰富棉田天敌资源。

(3)耕地灭蛹。冬季深翻冬灌,破坏蛹室,结合冬灌,可使越冬蛹窒息死亡。麦收后及时中耕灭茬,可降低成虫的羽化率。

(4)喷磷驱蛾。产卵盛期在棉田喷洒2%过磷酸钙浸出液,具有驱蛾产卵,减轻为害的作用。

(5)人工除虫。成虫产卵盛期结合对棉花进行整枝、摘心、抹赘芽、剪空果枝等,将去除的幼嫩部分带出棉田外销毁,可以消灭大量卵和幼虫。

诱杀成虫

(1)灯光诱杀。成虫对黑光灯、高压汞灯有较强的趋性,特别是高压汞灯的有效诱杀半径约80~160m。

(2)杨树枝把诱蛾。

(3)性诱剂诱蛾。

生物防治

(1)保护自然天敌。应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和改进施式,减

天敌

天敌(2张)

少对天敌的杀伤,发挥自然天敌对棉铃虫的控制作用。

(2)喷洒生物农药,如Bt乳剂、核多角体病毒(NPV)、雷公藤精乳油等。

(3)释放赤眼蜂。

化学防治

(1)防治参考指标。为100粒卵/百株或10头幼虫/百株。但考虑到不同棉田棉花的生长状况,可结合当地情况进一步细化。

(2)药剂防治时期在卵或初孵幼虫盛期。在进行棉田喷雾防治时,还要针对不同时代的为害特点,采用相应的喷雾方法。为避免或延缓抗药性的产生,要注意多种药剂交替轮换使用。

免费加群

其他病虫害防治

上一篇:烟草斜纹夜蛾的防治方法

下一篇:苹果花腐病是如何发生的?苹果花腐病防治策略!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验证码:

我已同意并阅读《火爆农化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nh1988TV关注

点击客服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