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瓢虫超详细解析,防治了解它这一篇就够了

2021-11-23 1988.TV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瓢虫成虫、幼虫在叶背剥食叶肉,仅留表皮,形成许多不规则半透明的细凹纹,状如箩底。也能将叶吃成孔状,甚至仅存叶脉。严重时受害叶片干枯、变褐,全株死亡。果实被啃食处常常破裂、组织变僵;粗糙、有苦味,不能食用。

马铃薯瓢虫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7-8mm,半球形,赤褐色,体背密生短毛,并有白色反光。前胸背板中央有一个较大的剑状纹,两侧各有2个黑色小斑(有时合并成1个)。两鞘翅各有14个黑色斑,鞘翅基部3个黑斑后面的4个

斑不在一条直线上;两鞘翅合缝处有1-2对黑斑相连。

卵子弹形,长约1.4mm,初产时鲜黄色,后变黄褐色,卵块中卵粒排列较松散。

幼虫老熟后体长9mm,黄色,纺锤形,背面隆起,体背各节有黑色枝刺,枝刺基部有淡黑色环状纹。蛹长6mm,椭圆形,淡黄色,背面有稀疏细毛及黑色斑纹,尾端包被着幼虫末次蜕的皮壳。

蛹:长约6毫米,椭圆形,淡黄色,背面有稀疏细毛及黑色斑纹。尾端包着末龄幼虫的蜕皮。

马铃薯瓢虫分布

马铃薯瓢虫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北方,包括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地,是古北区的常见种。

马铃薯瓢虫为害症状

马铃薯瓢虫主要为害茄科植物,是马铃薯和茄子的重要害虫。成虫和幼虫均取食同样的植物,取食后叶片残留表皮,且成许多平行的牙痕。也能将叶吃成孔状或仅存叶脉,严重时全田如枯焦状,植株干枯而死。

马铃薯瓢虫为生活习性

马铃薯瓢虫在东北、华北、山东等地每年发生2代,江苏发生3代。均以成虫在发生地附近的背风向阳的各种缝隙或隐蔽处群集越冬,树缝、树洞、石洞、蓠笆下也都是良好的越冬场所。越冬成虫一般在日平均气温达16℃以上时即开始活动,20℃则进入活动盛期,初活动成虫,一般不飞翔,只在附近杂草上取食,到5~6天才开始飞翔到周围马铃薯田间。成虫产卵于叶背,有假死性,受惊扰时常假死坠地,并分泌有特殊臭味的黄色液体,幼虫共4龄,老熟的幼虫在原株的叶背、茎或附近杂草上化蛹。

影响马铃薯瓢虫发生的重要因素是夏季高温,28℃以上卵即使孵化也不能发育至成虫,所马铃薯瓢虫实际是北方的种群,过热的南方没有分布。

马铃薯瓢虫对马铃薯有较强的依赖性,其成虫不取食马铃薯,便不能正常的发育和繁殖,幼虫也如此。

成虫、若虫取食叶片、果实和嫩茎,被害叶片仅留叶脉及上表皮,形成许多不规则透明的凹纹,后变为褐色斑痕,过多会导致叶片枯萎;被害果上则被啃食成许多凹纹,逐渐变硬,并有苦味,失去商品价值。成虫早晚静伏,白天觅食、迁移、交配、产卵,尤以上午10时至下午4时为活跃,午前多在叶背取食,下午4时后转向叶面取食。越冬成虫多产卵于马铃薯苗基部叶背,20~30粒靠近在一起。越冬代每雌可产卵400粒左右,

第1代每雌产卵240粒左右。成虫、幼虫都有残食同种卵的习性。成虫假死性强,并可分泌黄色粘液。

马铃薯瓢虫防治方法

⒈农业防治

及时清理田园的杂草和残株,降低越冬虫源基数。

⒉人工防治

根据成虫的假死性,可以折打植株,捕捉成虫;用人工摘除叶背上的卵块和植株上的蛹,并集中杀灭。

⒊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应掌握在马铃薯瓢虫幼虫分散之前用药效果。

①80%敌敌畏乳油或90%晶体敌百虫或50%马拉硫磷1000倍液;

②50%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

③2.5%溴氰菊酯乳油或20%氰戊菊酯或40%菊杂乳油或菊马乳油3000倍液;

④21%灭杀毙乳油6000倍液喷雾。

方法二

具体使用药剂和用量:要选择能杀死成虫、幼虫和卵的农药。可以使用有效成分为40%的辛硫磷,每667平方米75至100毫升,加水50升;或用2.5%敌杀死、5%来福灵、2.5%功夫等菊酯或拟菊酯类制剂,每667平方米用药50毫升,加水50升,进行田间喷雾。如使用两次以上,药剂交替使用,防止瓢虫产生抗药性。

以上就是关于马铃薯瓢虫危害和马铃薯瓢虫防治方法的全部内容了,微信搜索关注【火爆农化招商网】公众号,每天免费获取新肥料价格、玉米行情、植保知识、农资行业新资讯等。

免费加群

其他病虫害防治

上一篇:马铃薯地老虎如何防治?这几点很关键!

下一篇:苹果花腐病是如何发生的?苹果花腐病防治策略!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验证码:

我已同意并阅读《火爆农化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nh1988TV关注

点击客服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