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度黄淮海麦区小麦秋冬种技术意见

2020-9-21 1988.TV农化头条

今年8月以来,冬小麦主产区降雨较多,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适宜,种子数量充足、质量较好,前茬作物熟期基本正常,有利于实现“种在适播期”和“一播保全苗”。为科学指导今年小麦秋冬种生产,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出了以“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冬前壮苗”为核心的小麦秋冬种技术意见。

黄淮海麦区小麦秋冬种技术意见

(一)搞好区域布局,优化品种结构

根据气候、土壤、地力、种植制度、产量水平和病虫害等情况,结合市场需求,以高产抗逆品种为主导、优质专用品种为重点,发展主导品种、搭配新品种,进一步优化品种布局和区域布局。

(二)推行深耕耙压,提高整地质量

经验表明,麦田播前耕翻、深松、旋耕并耙压,结合播后镇压,麦苗生长健壮,受旱、受冻程度较轻;反之,秸秆还田地块播前未耕翻、深松、旋耕和耙压,播后也没有镇压,会造成耕层土壤暄松,失墒快,根系受旱受冻,死苗较重。要提高秸秆粉碎还田及整地和播种质量,突出抓好深耕(松)、镇压为重点的高质量、规范化整地技术。科学把握宜耕、宜耙作业时机,减少耕作费用和能源消耗,作业质量。对秸秆还田地块,切碎、撒匀、深埋、压实。对连续旋耕2–3年的麦田,要深耕或深松一次,耕深25厘米以上,耕后及时耙平压实、踏实土壤。对土壤偏湿地区,根据土壤墒情采取简易耕作方式整地备播。

(三)推广种子包衣,强化病虫防控

推广应用种子包衣或药剂处理,因地制宜,科学选药,大限度避免“白籽”下地。对条锈病易发区和越冬区,采用适宜杀菌剂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其它大部分地区以纹枯病、茎基腐病、根腐病、黑穗病、地下害虫为主要防控对象,兼防秋苗期锈病、白粉病和蚜虫。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实施土壤处理。对多种病虫混合重发区,要因地制宜,合理制定杀菌剂和杀虫剂混用配方,进行混合拌种,起到“一拌多效”的作用。

(四)测土配方施肥,推进化肥减量

按照“氮肥总量控制、分期调控,磷、钾肥依据土壤丰缺适量补充”总体要求,推进测土配方施肥。一般亩产600公斤以上的高产田块,亩施纯氮14–16公斤、五氧化二磷6–8公斤、氧化钾3–5公斤,其中氮肥50%做底肥,50%拔节期施用;亩产500公斤左右的田块,亩施纯氮12–14公斤、五氧化二磷6–8公斤、氧化钾3–5公斤,氮肥50%做底肥,50%拔节期结合浇水追施;亩产400公斤以下的田块,提倡氮磷并重,适当补充钾肥,亩施纯氮8–10公斤,五氧化二磷4–5公斤,其中氮肥70%做底肥,30%返青起身期追肥。

(五)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冬前健壮个体

水浇地小麦推广宽幅匀播、宽窄行播种、缩距匀播等技术,旱地小麦示范推广免耕沟播等技术。适墒播种。小麦播种时耕层的适宜墒情为土壤相对含水量70%–80%,要立足适墒下种,确保一播全苗。若墒情不足,要提前造墒;如遇阴雨天气,要及时排水晾墒;豫西旱地可趁墒播种。有条件的可推广测墒补灌技术,实现节水灌溉。适期播种。确保冬前0℃以上积温570℃–650℃,即日平均气温18℃–16℃时为宜。一般为9月底至10月上中旬播种,北部略早,南部略晚,同时还应考虑品种特性和当地气象条件等。适量播种。合理确定播量是确保适宜基本苗数、奠定壮苗基础和高质量群体的起点。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的品种,适当降低播量,减少粮食浪费;播期较早的,播种量宜少些;土壤肥力较高的条件下,播种量宜少些。一般高产田块亩基本苗15万–20万,中产田块20万–25万;晚播麦田应适当增加播量,但每亩基本苗多不宜超过30万。适深播种。播种做到行距一致、播量准确、深浅一致,播种深度3–5厘米,不漏播、不重播。对秸秆还田未耙实以及播种机没有镇压装置的麦田,要选用适宜镇压器,出苗前选择土壤表层墒情适宜期普遍进行镇压。(来源:农业农村部)

免费加群

上一篇:甘肃省农业科技成果推介会将亮相云端

下一篇:2020-2021年度长江中下游麦区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验证码:

我已同意并阅读《火爆农化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nh1988TV关注

点击客服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