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麦赤霉病总是治而无效,防治要点在哪里?

2021-4-27 1988.TV农化头条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上一种流行性病害,主要分布于潮湿和半潮湿区域,尤其气候湿润多雨的温带地区受害严重。去年仅河南、安徽赤霉病发生面积约5500万亩,造成产量损失极大;另外,小麦感染赤霉病后品质降低,籽粒干瘪,出粉率降低;同时若小麦感染赤霉病的病麦率含量达到4%以上时将不能食用,小麦将失去商品价值,需另作处理……

总之,小麦感染赤霉病后要么没有产量,要么是有产量却卖不出去,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品质和收益。鉴于近些年小麦赤霉病的严重危害,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和农户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实际调查中发现,农户对于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并不理想。

小麦赤霉病发生与温度和天气关系密切,即:当春季平均气温9℃以上,持续3-5天阴雨天气,雨量达12毫米以上,此时若恰遇小麦扬花期,即可造成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和流行。

其次,偏施氮肥、田间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密度大,透气性差,使田间湿度相对达到80%以上,容易为赤霉病的流行创造条件;还有就是选择的小麦品种差异大,很多品种不抗赤霉病;迟熟、颖壳较厚、不耐肥品种发病较重。

小麦赤霉病的防治一定是防大于治,赤霉病发病传播速度非常快,一旦发病,防治效果甚微,只能提前预防。

今年晚播小麦多,赤霉病发病几率将加大!

预计今年小麦赤霉病发生量会大,因为去年北方小麦因天气原因大部分地区播种较晚(去年普遍10月下旬播种,往年10月上中旬播种,晚了近半个多月),据多年的经验观察发现晚播(迟熟)小麦发生赤霉病几率高,播种晚扬花月份推迟,且扬花时间增加2—3天,容易恰遇每年4月底到5月上旬的阴雨天气。

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淮麦区偏重发生的风险会高,其中,安徽和江苏沿淮及其以南、湖北江汉平原等麦区大流行风险高,长江中下游其他麦区和黄淮南部麦区有偏重流行的风险,黄淮北部、华北南部、西南和西北部分麦区有中等流行的可能。所以广大经销商和农户要引起重视,早作准备。

对于小麦赤霉病的防治需要考虑综合因素,但农户在防治中仍存在很多误区:

1、考虑问题不全面

在小麦赤霉病的防治中要三看:看天、看苗、看地“,现在农户普遍能根据天气情况辨别赤霉病发生几率,但忽略田间湿度和品种差异的影响因素,不能有效及时防治小麦赤霉病。

2、没有抓住防治更佳时期

小麦赤霉病发生时期一般集中在扬花期,即每年的4月中下旬(正常小麦的扬花期),用药的更佳时期是在小麦齐穗扬花初期(扬花5%)。注意:有几种情况要考虑,若抽穗期天晴、温度高,麦子边抽穗边扬花,那么齐穗期就可以用药;若抽穗期温度低、日照少,麦子先抽穗后扬花,宜在始花期用药;抽穗期若赶上连阴雨天气,赤霉病有流行可能时,喷药宁早勿晚,不要等到天晴时或扬花时再喷药,应抢雨隙多次喷药防治;若使用内吸性好、持效期长的药剂防治时期可提前到小麦抽穗初期。

3、防治药剂效果下降

截止2018年3月23日农药部登记防治赤霉病登记证件有349个,其中多菌灵及其复配证件176个,甲基硫菌灵及其复配证件81个。早防治赤霉病药剂多选用多菌灵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也是我国20世纪70年中期以来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关键措施之一。但随着使用年限增长,赤霉病对该类杀菌剂产生严重抗性,据相关专业部门调查,抗性从起初的浙江地区蔓延到上海和江苏大部分地区,所以建议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混配使用(确保所使用药剂具备内吸、保护铲除的多重功效),阻止病害蔓延;另外就是关注推广新药剂品种,比如:戊唑醇·咪鲜胺、氰烯菌酯等。

戊唑醇·咪鲜胺是一种三唑类高效新型复合类杀菌剂,在植物体内具有内吸传导性,兼具保护作用,此外还具有促进作物生长的作物,达到防病、提质增产效果,持效期比较长。

在防治赤霉病时,喷药时期若遇阴雨连绵或时晴时雨天气,必须抢在雨前或雨停间隙露水干后抢时喷药,但在实际防治中很多农户选择在小麦孕穗期或是扬花末期用药,更有甚者见到粉红色霉层后才用药,防治效果极低。同时控制好浇水时间,尽量不要在扬花期浇水,以避免增加田间湿度和感病机会。

免费加群

上一篇:2021年南方冬作区马铃薯生产技术意

下一篇:2021年4月27日小麦价格行情一览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验证码:

我已同意并阅读《火爆农化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nh1988TV关注

点击客服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