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农业主推技术——玉米品种互补增抗生产技术

2021-7-31 1988.TV农化头条

玉米品种互补增抗生产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玉米生长季节高温、干旱、阴雨寡照、大风倒伏等气象灾害和玉米螟、南方锈病等生物灾害频发,且随着世界气候变化呈加重趋势,严重威胁玉米生产。据农业农村部预计,2021年玉米“三虫一病”发生面积将达到4.4亿亩次、同比增加13.4%.因此,推广玉米减灾、抗灾和增产、稳产技术,对稳定玉米产量、国家粮食,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上述灾害造成玉米减产降质的问题,利用不同玉米品种之间的抗逆性和育性的差异,通过间作或混作构建互补增抗群体,提高群体对单一或多种灾害的抗性,从而实现玉米减灾稳产。对抗逆、增产、稳产机理的长期跟踪研究和应用实践,证实该技术对高温热害、大风倒伏、南方锈病、青枯病、玉米螟等主要气象灾害及病虫害具有良好防御效果,正常年份增产5%以上、灾害发生年份增产20%以上。该技术针对主导品种的缺陷(如郑单958易感南方锈病、浚单20易倒伏、登海605不耐高温),合理搭配抗性伴侣品种,有效延长了主导品种的生产寿命。

2013年7月,该技术通过河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核心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17年作为河南省地方标准发布实施。2019年,《玉米互补增抗生产技术规范》作为农业行业标准立项并通过专家审定,待发布。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玉米品种互补增抗生产技术”2012年开始示范推广应用,2012-2014年,在河南省累计推广面积1393万亩,比单作对照平均亩增产51.5千克。2014年开始,由登海道吉、登海先锋、北京联创等种业公司大面积推广应用,相继推出登海662/登海701、登海605/登海6702、登海605/登海662、登海6701/登海6702、先玉335/先玉048、先玉335/先玉047、先玉335/先玉045、先玉335/先玉688、联创808/联创825等间(混)播组合,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3134万亩。通过近年来的示范推广,该技术已被种粮大户、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广泛接受并大面积采用,平均每年推广面积2000万亩以上。

(三)提质增效情况

2010-2011年,在漯河、郑州、新乡和安阳试验点,为了解决黄淮海区种植面积较大、丰产性好的品种浚单20抗倒性较差的问题,采用抗倒性强的品种登海662与品种浚单20间混作,在2011年倒伏发生年份,登海662与浚单20间混作群体的倒伏率显着低于单作浚单20倒伏率,单作浚单20倒伏率90%以上,登海662与浚单20间混作群体倒伏率小于10%.

南方锈病近年来在我国黄淮海地区发生日趋严重,给玉米丰产造成巨大影响。为了有效解决我国种植面积较大的品种郑单958抗南方锈病差的问题,2011年在豫中、豫东、豫南试验证明,采用抗南方锈病品种鲁单981和高感南方锈病品种郑单958间作,玉米间作群体中郑单958南方锈病病情指数降低60%以上,显着提高了群体南方锈病抗性。

2017年在郑州、漯河试验点的研究证实,利用抗青枯病玉米品种登海605和高感青枯病玉米品种登海701,登海701在混作和间作条件下,发病率分别显着降低72.0%和74 .8%,登海605降低48.7%和61.9%.

2017年西平县二郎乡百亩登海605与登海6702混作示范田,表现出显着的抗高温效果,平均增产38.7%.

20余年的田间试验和大面积示范结果表明,应用品种互补增抗技术可降低灾害风险50%以上,亩增产5.8%~18.2%,减少农药用量30%以上,水分利用率提高10%以上,亩增收节支100元左右。同时降低了籽粒霉变率和农残,提高了产品品质和经济效益,实现了玉米生产的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绿色生产和产量品质的协同提升。

(四)提质增效情况

该技术的获2015年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

二、玉米品种互补增抗生产技术要点

1.品种选择、组配及主要灾害管理

应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通过审定或引种认定的高产玉米品种。根据当地玉米常年发生的主要灾害类型及主导品种抗逆缺陷,选择对某一或多种灾害存在抗性差异且能够实现抗性互补或育性互补的品种进行组配,育性互补应选择散粉期相差2~3天或花粉量不同的品种,品种的成熟期应相近,有专用收储加工要求的,籽粒商品品质和加工品质应基本一致。

主要灾害品种组配及管理要点:

(1)病虫害:针对当地常发主要病虫害选择抗性互补品种 与主导品种进行搭配。结合采用物理、生物与化学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

(2)干旱:选择耐旱性品种与当地主导品种搭配。玉米需水敏感期的水分供给。

(3)高温:选择耐高温品种与当地主导品种搭配,两品种的开花期应基本一致。

(4)阴雨寡照:选择耐荫性强的品种与当地主导品种搭配。适当降低种植密度,或实行宽窄行种植,构建通风透光良好的群体结构;或垄作种植,预防持续阴雨引发的渍涝灾害。

(5)倒伏:选择抗倒性强的品种与当地主导品种搭配。密度过大或植株、穗位较高的群体,在拔节期到小喇叭口期喷施适宜的植物生长延缓剂,降低株高,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

2.种植方式

间作或混作种植。若两个品种的株型、株高、种子形状及大小相近,可进行种子1:1混合种植,也可进行间作;若株型、株高差异较大(≥30厘米)或种子形状及大小差异较大,应进行间作,且株型、株高差异较大的宜进行宽窄行(80/40厘米)2:2行比间作,同一品种的行间为窄行,不同品种的行间为宽行。

3.生产管理

(1)种子处理。精选种子,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应达95%以上,满足机械单粒精量播种需求。种子应选用适宜的杀虫剂和杀菌剂进行拌种或包衣,以防治地下害虫及苗期病虫害。

(2)播种。采用种、肥一体化单粒播种机播种。前茬为小麦等留茬作物的,留茬高度≤20厘米,秸秆切碎(长度≤10厘米)并抛撒均匀。依据逆境发生规律和品种特性确定适宜播期,播种深度3厘米~5厘米。播后浇“蒙头水”,确保一播全苗。

(3)施肥。一次性施肥应选用玉米专用缓控释复合肥,每亩40千克~50千克随播种一次施入;若选用其他配方肥,氮肥的40%及全部磷、钾肥在玉米播种时施入,剩余60%的氮肥在大喇叭口时期施入。

(4)排灌。穗发育期和灌浆期遇旱应及时灌溉,如遇涝灾应及时排涝,田间积水时间不宜超过1天。

4. 收获及存储

(1)全株青饲或青贮。在两个品种的籽粒乳线均达到1/2~2/3,苞叶青绿,全株含水量65%~75%时收获。

(2)人工或机械收穗。在两个品种的果穗苞叶发黄后7~10天,籽粒乳线消失、基部黑层出现时收获。

(3)机收籽粒。在两个品种的籽粒乳线消失、基部黑层出现、籽粒含水量≤28%(一年两熟区夏玉米)或≤25%(一年一熟区春玉米)时收获。

籽粒收获后,要及时烘干、晾晒,籽粒含水量≤14%时进行存储。

玉米品种互补增抗生产技术适宜区域

经多年多点试验验证,本技术适宜全国玉米生产区应用。以黄淮海夏玉米生产区品种组配和管理技术较为成熟,其他地区大面积应用品种组配方案建议开展进一步试验验证。

玉米品种互补增抗生产技术注意事项

该技术主要针对主导品种的抗性缺陷,筛选搭配品种应在综合评估品种的丰产性、抗逆性、开花散粉特性及株型、株高和生育期的基础上,进行选配品种组合,以实现应用效果优。

在大面积推广种植前,新品种组合模式应经过1-2年的生产试验验证,正常年份产量平均比对照增产5%以上或持平、灾害年份产量平均比对照增产10%以上,方可扩大种植面积。(来源:农业技术推广)

免费加群

上一篇:2021年7月31日国内各产区花生行

下一篇:三代粘虫发生趋势预报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验证码:

我已同意并阅读《火爆农化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nh1988TV关注

点击客服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