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白粉病太严重,有了芬特宁无需再头疼!

2018-1-29 1988.TV 美尔森

草莓白粉病是草莓重要病害之一,也是草莓生长中的主要病害,特别是保护地草莓白粉病,发生严重时,病叶率在45%以上,病果率50%以上,严重影响了草莓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

芬特宁

芬特宁专治抗性白粉病,能抑制游动孢子的萌发并导致其死亡,消灭初期侵染源;具有很强的渗透作用,渗入叶片组织,杀灭真菌菌丝;阻止孢子的形成,减少病菌再侵染的可能。持效期长达7-10天,可减少总用药次数,渗透作用强,耐雨水冲刷。

草莓白粉病在草莓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生,苗期染病造成秧苗品质下降,移植后不易成活;果实染病后严重影响草莓品质,导致成品率下降。在适宜条件下可以迅速发展,蔓延成灾,损失严重。

草莓白粉病

白粉病发生在叶、嫩茎、花柄及花蕾、花瓣等部位,初期为黄绿色不规则小斑,边缘不明显;随后病斑不断扩大,表面生出白粉斑,后染病部位长出无数黑点。染病部位变成灰色,连片覆盖其表面,边缘不清晰,呈污白色或淡灰白色,受害严重时叶片皱缩变小,嫩梢扭曲畸形,花芽不开。

危害症状:草莓白粉病主要危害叶、叶柄、花、花梗和果实,匍匐茎上很少发生。叶片染病,发病初期在叶片背面长出薄薄的白色菌丝层,随着病情的加重,叶片向上卷曲呈汤匙状,并产生大小不等的暗色污斑,以后病斑逐步扩大并叶片背面产生一层薄霜似的白色粉状物(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发生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接成片,可布满整张叶片;后期呈红褐色病斑,叶缘萎缩、焦枯。花蕾、花染病,花瓣呈粉红色,花蕾不能开放。果实染病,幼果不能正常膨大,干枯,若后期受害,果面覆有一层白粉,随着病情加重,果实失去光泽并硬化,着色变差,严重影响浆果质量,并失去商品价值。

草莓白粉病

发生特点:此病由真菌子囊菌亚门单囊壳属的羽衣草单囊壳菌Sphaerotheca aphanis侵染所致。病原菌是专性寄生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株或病残体中越冬和越夏,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主要通过带菌的草莓苗等繁殖体进行中远距离传播。环境适宜时,病菌借助气流或雨水扩散蔓延,以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从寄主表皮直接侵入,经潜育后表现病斑,7天左右在受害部位产生新的分生孢子,重复侵染,加重危害。

病菌侵染的适温度为15~25℃,相对湿度80%以上,但雨水对白粉病有抑制作用,孢子在水滴中不能萌发;低于5℃和高于35℃均不利于发病。常年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保护地草莓的发病盛期在2月下旬至5月上旬与10下旬至12月。

草莓发病敏感生育期为座果期至采收后期,发病潜育期为5~10天。保护地栽培比露地栽培的草莓发病早,危害时间长,受害重。栽植密度过大、管理粗放、通风透光条件差,植株长势弱等,易导致白粉病的加重发生。草莓生长期间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交替出现时,发病加重。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大。

发病原因:草莓白粉病为低温高湿病害,发病适宜温度15℃-25℃,分生孢子发生和侵染适宜温度为20℃左右,相对湿度90%以上。如果在深秋至早春遇到连续阴、雨、雾、雪等少日照天气,温度低,相对湿度大时有利于孢子的不断产生,反复浸染,致使该病暴发成灾。

大棚连作草莓发病早且重,病害始见期比新建棚地提早约1个月。前者始病期多在10月中旬,后者在11月中旬才出现发病中心。施肥与病害关系密切,偏施氮肥,草莓生长旺盛,叶面大而嫩绿易患白粉病。如适期、适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的则发病较轻。

草莓白粉病的防治及注意事项:

1、用病害初期防治,可采用二次稀释法将A、B分别稀释后,一起兑水30-40公斤,现配现用,均匀叶面喷雾。也可单用每袋兑水15公斤,现配现用,均匀叶面喷雾!遇病害重发时机,可采用二次稀释法将A、B分别稀释后,一起兑水15-20公斤,现配现用,均匀叶面喷雾!

2、及时病株残体,病果、病叶、病枝等。集中带到室外深埋或烧掉,消源。

3、拉秧后病残落叶及残体。

4、对保护地、田间做好通风降湿,保护地减少或避免叶面结露。

5、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培育壮苗,以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力。适量灌水,阴雨天或下午不宜浇水,预防冻害。

6、温度湿度过大时应加大放风量。

深圳市美尔森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主营叶面肥、土壤调理剂、线虫治理剂、杀菌剂、水溶肥、杀虫剂等产品,公司秉承“品质精益求精 服务全心全意”的经营理念竭诚为您服务。

在线留言
  • 您的姓名:
  • 联系电话:
  • 代理区域:

快速留言:

  • *验 证 码: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找产品,招代理!
借势、借好平台,让招商事半功倍!
扫一扫,快速加火爆网杨家成微信!